巴西嘉年華
Brazilian
Carnival
所謂的嘉年華會其原意指的就是「狂歡節」。
狂歡節起源自歐洲的謝肉祭,旨在天主教徒即將齋戒之前的最後酒肉狂歡慶典,巴西最早的狂歡節可以追溯到1641年,當時的殖民統治者頒佈了一條法令,鼓勵民眾自由地遊行、跳舞及暢飲,來慶祝葡萄牙國王的壽辰,後來逐漸轉變成黑奴們私底下用來抗議不公、唱述心情的發洩時刻(因為只有這時候黑奴們被允許自由歡唱)。
到了葡萄牙任命的巴西皇帝彼得2世主政時期,彼得藉回訪葡萄牙時秘令代理朝政的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在1888年5月13日宣告解放奴隸,此時抒發不滿情緒的歌舞才轉為狂歡慶祝的自由歡樂。
數百年來,狂歡節已成了巴西民間最重要的節日。一般在每年2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以化妝遊行和舞會方式進行,其如火如荼的程度超過了它的發源地歐洲,使得巴西獲得了「狂歡節之鄉」的美稱,具有歐洲、非洲和南美印第安人的多種色彩。而第一家森巴舞俱樂部在里約成立後,熱情、狂野的森巴舞表演和爭奇鬥豔的化裝舞會,就成了巴西狂歡節兩項並存的主要慶祝內容。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
Oktoberfest
又稱為十月節(Oktoberfest)的慕尼黑啤酒節,起源於西元1810年,當時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皇儲路德威一世(Ludwig I)的婚禮,皇室廣邀百姓狂歡同樂,大量供應免費啤酒和美食,不分階級日以繼夜飲酒作樂,演變至今,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嘉年華盛事。
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從各地湧進的參加者,身著中古世紀服飾,群聚在慕尼黑市區德蕾莎廣場(Theresienwiese)的彩色大帳篷裡,享用著豬腳、香腸等傳統美食,棚內不時有樂隊表演,為節慶注入歡騰氣氛。棚外也同時架起像是雲霄飛車、摩天輪等各式遊樂設施,會場頓時成為讓大人小孩盡情玩樂的園遊會。
中國哈爾濱冰雪電影節
Snow
& Ice Festival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從1989年開始擧辦。曆時23載的冰雪電影節,始終與中國電影的命運息息相關。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的歷史早於後來誕生的上海電影節、長春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國内三大電影節。哈爾濱是中國擧辦電影節時間最早和歷史最長的城市。電影節創辦當年即提出“推崇精英之作,抵制低劣平庸,繁榮電影市場,呼喚億萬觀眾”的電影節理念,爲哈爾濱在上世紀80年代贏得了“電影之城”的美譽。當時哈爾濱不僅有排在全國票房前十名以内的電影院,哈爾濱還是中國第一家有電影院的城市。
侯麗節Holi
也叫灑紅節、歡悅節、五彩節、胡里節、荷麗節,是印度人和印度教徒的重要節日,其地位僅次於燈節,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曆新年於春分日)。在印度、尼泊爾、蘇利南、蓋亞那、特立尼達、英國、模里西斯和斐濟等地都是重要節日,特別是對年青人而言。
傳說從前有一個國王金床因為修習苦行得到金剛不壞之身,便心生驕傲,要臣民只崇拜他,不允許人民信奉大神毗濕奴。他的兒子缽羅訶羅陀卻堅持敬奉大神。金床多次嘗試改變兒子的想法失敗後,指使自己的妹妹、女妖侯麗卡在燒死王子。侯麗卡誘騙缽羅訶羅陀和自己同坐火中,而侯麗卡有一件避火斗篷。在火中,避火斗篷突然飛起,罩在缽羅訶羅陀身上,侯麗卡被當場燒死,化作灰燼。這是大神毗濕奴保佑的結果,人們便將7種顏色的水潑向王子以示慶祝。毗濕奴則現身,處死金床。
捉弄人和盡情歡樂是灑紅節的精神所在,通常較低種姓的人將粉和顏料灑向高種姓的人,暫時忘記階級的差異。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紮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燬。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豎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在節日期間,大家互相投擲彩色粉末和有顏色的水,以示慶祝春天的到來。
西班牙卡斯卡摩拉斯節Cascamorras
傳說節日源於Baza村與Guadix村對一個聖女像的爭奪。一個叫卡斯卡摩洛斯的人被Guadiz村派到Baza去拿回聖女像。但是由於卡斯卡摩洛斯必須保持幹乾淨淨的才能帶回聖女像,於是Baza人就盡可能把他弄髒,導致他任務失敗。卡斯卡摩洛斯節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
Carnevale
di venezia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嘉年華會卻是摒除貧富貴賤藩籬的機會,所有威尼斯人在嘉年華期間,穿著華麗服飾,人人帶上一張掩蓋真面目的面具,只剩下映射靈魂的眼睛,可以穿梭在熱鬧的街道,聚首運河,或是與陌生人同乘鳳尾船貢多拉(Gondola)夜遊,無需在意誰是誰,華麗充斥威尼斯,每個人都像是貴族,可以毫無顧忌,恣意狂歡。
面具的分類方式有許多種,它們有不同的結構,比如全臉面具、半截面具、兩層面具;做工精緻的威尼斯面具大多是手工製作,面具材質可以是金屬銅片搭上彩色羽毛,或以絲絨皮革敷上石膏粉進行手繪,最後加上華麗的珠寶飾品,造型象徵著動物、鬼神或英雄;面具亦存在不同的功用,比如狩獵、戰爭、驅儺、祭祀、舞蹈、鎮宅。
18世紀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離不開面具,人們外出,不論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和一頂典型的威尼斯三角帽,這專屬於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Bauta”,後來這種面具便成為威尼斯面具種類中最為普遍的一種。除了“Bauta”之外,威尼斯常見的面具還有十幾種,比如“Moretta”,是配有黑色天鵝絨的橢圓型面具,通常是婦女在訪問修道院時穿戴,這種面具在最後往往覆上一片面紗。
蘇格蘭火節
Up Helly
Aa Fire Festival
蘇格蘭一年一度的“Up Helly-Aa聖火節”是向維京時代的過去表達的一種敬意。Helly-Aa意為最後的聖潔之日。為了慶祝該節日,當地人會穿著古維京人的服飾,並在慶祝儀式中點燃一個仿製的長達32英尺的巨型維京戰艦。英國蘇格蘭地區當地人舉行傳統的“火節”慶典。首先進行的是燒“維京船”儀式,以紀念他們的祖先數百年前成功地打敗了“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入侵。
在“火節”慶祝活動中,勒維克鎮的“維京火祭”最為盛大,通常在每年1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二舉行。
在“維京火祭”上,數千人將裝扮成維京戰士的模樣,站在維京戰船花車上接受人們的祝福。在維京船長的帶領下,承載著“戰士”們的“戰船”浩浩蕩盪向海邊進發。夜幕降臨,在一片歡呼聲中,“維京戰士”將所有的火把扔向戰船。瞬間,火光沖天,戰船燃燒成巨大的火球。傳說犧牲的維京戰士和他的戰船會在烈火中獲得永生,漂往神話中北歐主神奧丁接待英靈的瓦爾哈拉殿堂。
比利時電子音樂節
TomorrowLand
世界上是最大的電子音樂節之一,自2005年創辦至今一直得到歐洲乃至世界音樂愛好者的推崇,他們邀請全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演出。
來享受世界上最潮的電音趴Tomorrowland吧,讓現場音樂激發你身體里的每一個自由和音樂的細胞!
紐奧良嘉年華會
Mardi
Gras
為什麼 Mardi Gras 會這麼出名呢?因為它是美國一年一度最大的盛會。說它是最大一點都不為過,據說每年都有超過二百萬人參加這項盛會,許多年輕人把他們的 Mardi Gras 之行當
成是一種朝聖之旅,他們以參加過 Mardi Gras 而沾沾自喜。而Mardi Gras的活動形式,則是類似全球知名的的巴西嘉會華會 (carnival),有一波接著一波的遊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滿天亂撒的各式珠珠、假的錢幣和奇奇怪怪的小玩具,當然也肯定少不了啤酒和紐奧良遠近馳名的King Cakes (國王蛋糕)。
Mardi Gras 每年都是在紐奧良 (New Orleans) 舉行,而紐奧良是美國路易西安那州(Louisiana State) 的首府,由於地理位置處於密西西比河 (Mississippi) 的出海口,自古以來就是美國南方大港和商業中心。特殊的城市風味原自於它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歷史,因此走在紐奧良的街上,你會發現許多建築都是古色古鄉,並且帶有濃厚的歐洲風味,常常會覺得置身其中,彷彿又回到了二個世紀前的歐洲。不光如此,紐奧良同時還是爵士樂的發源地,許多著名的爵士樂大師都出身紐奧良,所以愛好爵士樂的朋友絕不能錯過。
西班牙番茄節
La
Tomatina
傳說中蕃茄大戰的起源有兩種:一是有一個街頭樂器演奏者,因為技巧很差,演奏的音樂實在不堪入耳,而引起路人一陣憤怒,紛紛拿起路邊攤販的蕃茄砸向這個演奏者;另一種比較可靠的傳說起源於一九四五年,有一天眾多的年輕人在鎮上廣場觀賞嘉年華遊行,因情況混亂,導致一名青年跌倒,憤怒的他便拿身邊的人出氣,打成一團,正好附近有一個水果攤,發狂似的群眾拿起蕃茄互砸,直到警方制止。隔年的同一天,心有不甘的青年自備蕃茄再度回到原地,掀起一場紅色戰爭,也是引來警方的關切。雖然蕃茄大戰未曾合法,但當地民眾對這不具傷害的發洩方法相當感興趣,因此一九七五年十,該鎮正式宣佈蕃茄大戰為合法的活動。
“蕃茄大戰”在Buñol鎮中心人民廣場開始。開戰前,市政府將蕃茄用卡車運送到街道兩側,當作“大戰”用的“彈藥”。隨著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戰士”手抓熟透了的又大又紅的蕃茄,向身旁素不相識的“敵人”的頭上或者身上其他部位投擲、搓揉,不一會兒就個個渾身上下都是紅糊糊的蕃茄汁,整個街道也成了一條“蕃茄河”。隨著從一個陽臺上發出的火箭信號,蕃茄大戰宣告結束。此時,Buñol小城市民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者紛紛投入另一場戰鬥--打掃街道。 約1個小時後,整個廣場和街道被打掃得乾淨如初,Buñol城又恢復了往常的寧靜。
美國新墨西哥州國際熱氣球節
Albuquerque
International Balloon Festival
國際熱氣球節的起源是這樣的,1972年KOB 770廣播電台為了熱烈慶祝50週年慶,電台經理Dick McKee和Cutter Flying Service的老闆Sid Cutter號召至少19個熱氣球來慶祝,想要破英國的紀錄,不過那年天氣不好只有13個參加。後來每年都舉辦這樣的活動,目前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熱氣球活動。
英國滾起司節
Cooper
Hill’s Cheese
Rolling Festival
英國西南邊的格洛斯特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比賽「滾起司節」比賽地點在古柏山丘,地勢陡峻,主持人在比賽開始時會將一個又大又圓的起司從山丘上滾下來,接著參賽者開始比賽看誰先搶到起司,搶到起司的人就可以得到那塊起司當獎品!但是通常起司滾到終點線的速度會比參賽者跑的還快,參賽者常常是連滾帶爬的滾下山丘呢!
美國加州音樂節 Coachella
由於Coachella音樂節是舉辦在沙漠地區,白天的溫度都會在38度以上,在日落後溫度會驟降。要注意日夜的溫差喔!基本上現在的Coachella音樂節都會維持三天,都是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
墨西哥亡靈節
Día de los Muertos
類似萬聖節,家人和朋友團聚在一起,為已經去世的家人和朋友祈福。在墨西哥,亡靈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幾乎與國慶節相當。慶祝活動時間為11月1日和2日,與天主教假期萬聖節(11月1日)和萬靈節(11月2日)相同。傳統的紀念方式為搭建私人祭壇,擺放用糖骷髏、萬壽菊和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並攜帶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
據學者研究,這個現代墨西哥節日起源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土著紀念活動和一個阿茲台克人獻給女神Mictecacihuatl的節日。在巴西,亡靈節是公眾假期,很多巴西人訪問墓地和教堂來慶祝這個節日。在西班牙,舉行節日和遊行,並在一天結束時,人們聚集在公墓為他們死去的親人祈禱。在歐洲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紀念活動,許多亞洲和非洲文化中亦有類似主題的慶祝活動。
西班牙奔牛節
Running
of the Bulls
泰國潑水節
Songkran
Water Festival
潑水節也稱宋干節,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這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潑水節首二天是去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燃燒人節慶
Burning
Man
又名火人祭,是一年一度在美國內華達州黑石沙漠舉辦的活動,九天的活動開始於前一個星期天,結束於美國勞工節(九月第一個星期一)當天。燃燒人這名字始於週六晚上焚燒巨大人形木肖像的儀式。這個活動被許多參與者描述為社區,激進的自我表達,以及徹底自力更生的實驗。
土耳其油摔跤節
Kirpinar
Oil
Wrestling Tournament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土耳其上千名男子日前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克勒克泊那爾(Kirkpinar)油摔跤大賽,參賽者赤裸上身穿著皮褲,參賽前身上被橄欖油淋身,然後通過摔跤爭奪金腰帶。這種比賽起源於1362年,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競技運動。
這些參賽者被稱為Pehlivan,象徵著慷慨、誠實、恭敬以及遵守傳統習俗。油摔跤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參賽者可根據身高參加12個類別的比賽,過去比賽可能持續數天時間,但現在僅限40分鐘,若還未分出勝負者,則加時15分鐘。所有比賽同時在一個大賽場展開,一方只要將對手舉過頭頂、制伏在地上或對手無力再戰就算勝利。
台灣天燈節
Lantern
Festival
天燈亦稱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起初是為了傳遞軍情之用,與烽火台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被公認為熱氣球的始祖。在清道光年間傳至臺灣,每年元宵節是春耕季節之始,先民藉由施放天燈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因昔日娶媳婦就是為了「添丁」來增加勞力,所以都會在廟宇中祈福放天燈,並在天燈上寫上「早生貴子」、「五穀豐收」之類的祈福吉祥語,是而名為「天燈」。
讓天燈隨著風向吹向祖先以報平安、求庇佑;慢慢延續下來就變成平溪地方上在元宵節時的活動。在歲歲年年的變遷中,不變的是天燈冉冉上升時,對生命與希望的照映。多年來「平溪天燈節」創造了許多輝煌歷史,除享有「北天燈、南蜂炮」的盛譽,更曾獲得Discovery票選為世界第二大夜間節慶嘉年華,藉由天燈祈福許願與淨化心靈的意涵,向世界行銷新臺灣精神。每年的元宵節,現場除了安排年節應景的民俗表演、猜燈謎及民俗大街等活動,天燈祈福仍然是整個活動的主軸。天燈燃起,希望冉起,祈福的火光群舞,幻化成願望的羽翼,將山城的夜空,妝點的分外美麗。奇幻絢麗的視覺享受,更超越文化隔閡,所以每到元宵期間,平溪當地總是湧入大量人潮,看著盞盞天燈冉冉上升,是許多臺灣人記憶中的美好經驗,也是幸福與夢想的開端。
英國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
Glastonbury
Festival
第二年正式舉辦了名為格拉斯頓伯里的第一屆音樂節。早期曾被譽為「英國的伍茲塔克」。 實際上除音樂以外,節日同時也有舞蹈、喜劇、戲劇、馬戲、歌舞表演和許多其它表演藝術。以2005年為例,在音樂節封閉的3.6平方公里內,有超過385場現場表演,共約15.3萬人參加。2007年時,此數量升至約18萬人,而到2009年時,有大約19萬人到達英格蘭西部的農場參加盛會。根據2011年UK Music發表的報告,每年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為英國經濟帶來的貢獻超過一億英鎊。
資料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